内经学学科简介

  湖北中医药大学内经学学科创建于1958年,1978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 1991年被批准为湖北省首批重点学科; 199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6年根据国家有关学科调整的精神,内经学科与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合并,组建了新的中医基础理论(内经)学科; 2000年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局级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内经)学科共建单位; 2005年获准设立"***"特聘教授岗位; 2007年被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 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首批优势重点学科; 2009年获准建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老年性痴呆醒脑益智),并于2012顺利通过验收。同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2015年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2014年获首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健忘、轻度认知障碍临床服务能力推广示范单位。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分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李时珍医药研究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和湖北省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国家科技部重点培育暨湖北省中药新产品开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单位和湖北省老年病中药新产品协同创新中心依托单位。学科创始人是全国著名中医学家李今庸教授。现任学科带头人是湖北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王平教授。

  内经学学科以全国著名内经专家、国医大师李今庸教授主编《新编黄帝内经纲目》、张六通教授首创外湿致病机理实验研究、邱幸凡教授撰写首部《内经》络脉理论专著《络脉理论与临床》、周安方教授开展"肾虚肝实"内经藏象理论与应用研究为标志,现任学科带头人王平教授及其团队致力于《内经》衰老及病因理论的现代研究,主编首部中医元气理论著作《中医元气论》,主编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研究生规划教材《< 黄帝内经> 理论与实践》,学科发展薪火相传,理论创新不断,逐渐形成了《内经》衰老理论及老年病治则治法研究、《内经》病因病机研究、《内经》藏象理论及应用研究和《内经》文献与教学研究等四个特色鲜明、前景广阔并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方向。学科致力于围绕四个研究方向的理论与临床应用及现代实验研究平台的建设,充分体现出"传承与创新并重,理论与临床结合,教学与科研相长"学科发展思路。

  学科带头人王平教授2008年获评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优秀继承人,2010年获评"中华中医药科技之星"荣誉称号。2011年被聘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客座研究员、博士后合作导师。2013年入选湖北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工程。2015年获"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医"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重大药物专项、国家973项目子课题等科研课题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和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2项。主编国家"十三五"研究生规划教材《黄帝内经理论与实践》等共计12部。发表学术论文168篇,其中SCI收录4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担任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黄帝内经养生学概论》课程负责人。学科带头人是湖北省新世纪***拔尖人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具有很强的组织管理和培养指导能力。张六通教授、周安方教授等一批有较高学术建树、声誉和影响力,一直活跃在医、教、研一线的内经学专家担任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在引导学科学术研究、研究生带教、中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对学科建设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科带头人王平教授和后备学科带头人曹继刚教授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精诚协作,学科上下一心,充满活力。

  学科采取引育并重的学科队伍建设思路,不断筑建人才高地。在目前青年教师博士化的基础上,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 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兼职特聘教授聘任管理制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知识结构合理、充满朝气、稳定而具有较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研究团队。学科成员以资深教师和具有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其中有国医大师1名,全国优秀教师2人次,享受国务院***专家4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2人,先后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中药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湖北省新世纪拔尖人才1人,全国名老中医师带徒学术经验优秀经承1人,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湖北中医大师2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2人,湖北省青年科学家奖2人,学科成员赴国外访问学者4人。以王平教授为首的中青年团队被湖北省教育厅批准为首批"湖北省高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聘请了北京中医药大学田金洲教授(***)为学科湖北省***岗位特聘教授。聘请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主任委员翟双庆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胡镜清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主任委员王昌恩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王建枝教授(***)等为学科讲座教授。

  学科围绕四个研究方向,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建设期间,学科成员主持科研项目42项,其中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973"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博士后基金项目5项。近5年申请的科研项目总经费合计1500余万元。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近5年来,学科成员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7篇,其中SCI收录8篇。在国际国内相关学术会议上交流学术论文24篇。主编和参与编写学术专著、译著和教材20部。

  本学科建设依靠内经(中医基础理论)教研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老年性痴呆(醒脑益智)重点研究室、中医老年医学研究所、中医继承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为基础,多位一体,医教结合、医药并重,与劲牌有限公司、武汉市中医医院等合作建立了"研究生创新基地",与韩国大田大学、日本富山大学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近五年以来,本学科点共培养博士后6人,培养博士研究生57名(其中留学生14名),硕士研究生51名(其中留学生20名),均获得相应的学位。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181篇。获省级优秀博士论文奖1名,省级优秀硕士论文奖5名,获湖北中医药大学优秀博士论文8篇,优秀硕士论文9篇。

  学科在《黄帝内经》教学研究与改革中注重"结合师承教育、突出中医经典、强化临床训练、努力培养继承型中医药人才"的中医学教育理念和"读经典、跟名师、上临床"的教学方式,积极探讨符合教学规律、提升教学效果的《内经》教学方法,在教学研究过程中,注重传统的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结合。通过"《黄帝内经》中医思维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PBL模式在《黄帝内经》教学中的构建研究","《黄帝内经》继续教育综合教学模式的研究"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的开展,逐渐摸索出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内经》教学模式,学生参加2015全国《黄帝内经》知识大赛获得华南片区二等奖。承担教育部"中医继承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教育研究项目"古代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项目的研究。主持建设的《黄帝内经养生概论》课程获评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并通过爱课程网、网易等网站面向公众开放,课程被浏览的页面总量PV超12000次。

  本学科教学内容立足于经典医籍,开设了《内经选读》、《黄帝内经研究进展》、《中医经典选读》、《难经选读》等课程,同时,教师担任了教改实验班和研究生的临床带教工作。作为省级重点"中医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还积极将《内经》有关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如湿邪动物模型、燥邪动物模型、寒邪动物模型、痰证动物模型的制备技术等有关内容还入选《实验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初探》等。中医类专业医学基础课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近5年来,学科成员主编或参与编写《内经选读》(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经典选读》、《< 黄帝内经> 精粹赏析》等教材专著20部,2015年学科带头人王平教授主持编写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 黄帝内经> 理论与实践》。

  学科注重《内经》等医学经典的普及与传播,与湖北经视、中国中医药报等大众媒体建立了协作关系,王平教授等学术骨干在"问津国学"、"楚天名医大讲堂"等栏目中开展"《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等中医经典理论的应用普及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